两化融合是指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集中精力发展研发、设计、销售、管理等高附加值产业链环节,实现产业高端环节的集聚和产业的快速增长。中国两化融合,地位堪比美国的工业互联网和德国的工业4.0;两化融合是国家战略性部署!
发达国家普遍是先实现工业化,然后再实现信息化,融合过程是递进式的。而我国是在改革开放后快速发展,很多领域需要在实现工业化的同时完成信息化,融合方式是并进式的。尤其在最近十年,国际产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各国围绕抢夺制造业制高点的竞争愈演愈烈,“新工业革命”促使各国不断加强自身的战略布局和理论方法创新:
美国提出了“工业互联网”:美国凭借自己在新工业世界的翘楚地位,以及在软件和互联网产业上的领先优势,试图在传统工业领域实现物联网式的互联互通、大数据智能分析和智能管理。
德国提出了“工业4.0”:德国一直引领全球制造业潮流,它拥有强大的机械工业制造基础,强大的纵向、横向、端到端的集成能力,期望实现基于CPS的智能化生产。
中国的工业和信息相融合:中国在此方向的纲领是“中国制造2025”,我们要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纲领中强调要“以两化融合为主线,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
我国企业在两化融合进程中目前普遍存在以下四个问题:
1、装备化基础薄弱:设备自动化、信息化平均水平低,设计、工艺、制造、管理等知识经验沉淀不足,现代研发、生产、管理的装备化还未实现。
2、流程管理缺位:流程管理的理念文化缺失,流程动态信息难以采集,流程的固化都较难实现,更勿论规范化和优化重组。
3、企业管理与信息化两张皮:重技术、轻管理。旧管理体制、思维模式难以支撑信息化务实推进和成效发挥。
4、两化融合环境下的企业关键能力不足:主要体现为管理基础薄弱,两化融合总体处于单项覆盖向集成提升过渡阶段,难以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全局层面,按照战略和竞争优势的需求快速形成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
为了解决以上各种问题,我国提出采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方法全面提升企业两化融合的水平。而两化融合贯标,就是企业贯彻落实GB/T 23020《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规范》的过程。该管理体系适用于所有企业,不分领域、不分行业、不分规模,是企业系统地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两化融合过程管理机制的通用方法,覆盖企业全局。
该管理体系的关注焦点是获取与战略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它能准确定位企业对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的需求。进一步提出两化融合实施目标,有效规范和控制两化融合实施过程,并跟踪评估实施过程是否形成了预期的新型能力、以及新型能力是否符合可持续竞争优势的获取要求。最终帮助企业在其发展战略框架下实现两化融合的闭环控制和良性循环。2014年至今,全国有上万家企业开始进行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截止2018年4月已有近2000家企业通过了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
两化融合贯标,对企业有什么好处?
一、获得直接的政府补贴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31个省份共出台近180项支持政策,推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工作持续有效开展。
值得一提的是,贯标的企业在后续的政府专项资金支持中也会得到比较大的收益,因为省、市经信委的后续政策与专项资金也比较多,如技术改造、技术创新、信息化发展专项等等,这些与两化融合贯标成果是紧密相联的。
二、协助企业转型升级、提升竞争力
基于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企业可以通过发挥技术的基础性作用,优化业务流程,调整组织结构,并通过技术来实现和规范新的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
1、技术融合促使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在工业技术研究中不断的融合植入信息技术,从而创新出更先进的技术工艺。
2、产品融合促使产品竞争力提升:实施两化融合,将信息技术融合到产品中开发出技术含量更高,更贴近市场需求的产品,提升市场占有率。
3、业务融合提升业务能力:企业实施两化融合,借助互联网及信息技术推出更高效的业务体系、客户服务体系、市场需求变化快速反应机制、改善供应链管理体系等。
4、管理融合提升管理效率:实施两化融合,借助互联网及信息技术建立更方便、高效的工业生产管理体系和企业经营管理体系。
5、两化融合衍生新的产业:随着整个市场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深度的提升,新的产业有可能会被催生出来,例如:将交易放在云平台的B2B、B2C电子商务、工业软件等。
简单说,两化融合贯标可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提高企业生产能力,加快企业运行效率,增强产业集群竞争力。
三、企业实力获得认证,得到更多政策倾斜
企业两化贯标类似于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贯标,既是企业两化融合水平的直接体现,又是企业综合实力的一项认证。
可以说,两化融合贯标的评定结果采信,在供应商遴选与评价、销售授信、招标投标、金融机构投融资、社会组织的企业评奖评价、中央企业信息化考核、资质认证等领域具有巨大优势。
想要了解更多的政策可以通过平台在线咨询在线客服或可以到公司进行咨询,公司地址位于位于济南市历下区华强广场A栋27楼。我们24小时为您服务。